- 新闻中心

上海到成都货运交通运输部等安全举措
来源:http://www.linghan56.com 发布时间:2012/8/30 浏览次数:
记者注意到,在事故发生后,地方政府部门和交通运输部等迅速推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安全举措,包括将取缔“红眼客车”,加强对卧铺客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监管,逐一排查9座以上客车等。
然而记者认为,长期以来大货车、大客车在高速公路上恶性交通死亡事故突出背后,隐藏着很多制度设计的问题,必须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加以重视和改革。仅仅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,恐怕起不了很大的作用、长期作用。上海到成都货运客货运安全冗余不能被多拉快跑“吃掉”
“8·26”特大交通事故中,出事卧铺客车为什么在本应当休息的时段仍在高速路上“疲劳运营”耐人寻味。归根到底,在有限的时间内,在高昂的运输成本压力下选择“多拉快跑”无疑是罪魁祸首。记者认为,这也是很多大货车之所以选择超速、超载和疲劳驾驶的主因。
也就是说,虽然客运、上海到成都货运公司制定了很多保证安全的管理制度,公安交管、交通运输等部门也有很多强制性确保安全的规定,但是在油价、过路费等成本重压下,在公司内部畸形的“考核”下,司机所能掌控的、最重要的安全冗余被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压缩。在这种背景下,出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是必然的、早晚的。
雷锋当年亲密的战友、副驾驶乔安山,是一位有着35年驾龄的老驾驶员。但是谈到上世纪九十年代,为什么自己不再开车时,乔安山告诉记者,就是因为那时起老板就要求大货车或是大客车“多拉快跑”,受不了就不干了。
“我认为大货车、大客车恶性事故多要找根源。现在市场竞争秩序混乱,谁价格低,运输的活就给谁,造成恶性竞争,司机要想挣钱只能超载、超速、疲劳驾驶!”乔安山说。
每一条逝去的生命都伴随着几个家庭的悲剧和不可挽回的社会损失。当“多拉快跑”成为很多客货运一线司机和其公司被逼选择的生存模式时,上海到成都货运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对制度设计进行反思和纠偏。地方政府更要以安全为先,果断舍弃那些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换来的“带血的GDP”。
相关新闻
- 2017/7/24打造“传化网”智能物流系统平台
- 2017/7/20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的运作效率
- 2017/7/18智慧物流从此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
- 2017/7/14给物流行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
- 2017/7/13上海仓储物流配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