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新闻中心

中国物流业发展思考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3/8/10 浏览次数:
物流中心造成闲置物流业企业创新动力不强,研发投入低,商业模式创新、组织创新、技术创新、管理创新等滞后,尚未进入以创新引领的发展阶段。四是可持续问题突出。表现为不合理运输、过度包装等问题上海到重庆物流严重;超载、超速造成的人身安全和货物损害事故时有发生等。 仓储设施分布在不同行业和部门,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;地方保护、部门封锁比较严重。二是公平竞争、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尚未形成。三是物流业整体创新能力弱。其三,物流发展不平衡性明显。受经济、生产力、基础设施、市场化程度、信息化水平、需求等因素的影响,我国物流业东部发展快,中西部发展慢,城市物流相对发达,农村物流滞后且水平低。与消费市场紧密连接、竞争激烈、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家电、日用化工、医药、汽车、连锁零售和电子商务等行业物流需求旺盛。
一、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状况其一,我国是物流大国,但还不是物流强国。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,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现代服务业。在规模快速扩展的同时,物流基础设施的大发展为物流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但我国物流能力仍明显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。2012年,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重约为18%,高出发达国家一倍以上。
居于产业链上游、资本密集型的钢材、其二,物流市场开放程度比较高。凭借规模、资金、技术和管理等优势,跨国物流企业已从原先主要以合资为主逐步走向独资,从单一业务走向综合上海到重庆物流物流业务,从集中于中心城市物流业务向构筑全国性物流网络展开。我国开放的物流市场成为世界物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,成为跨国企业竞逐的焦点。 煤炭、矿石等大宗物资以及农产品与农资等物流发展相对滞后。
其四,物流业增长方式粗放。一是物流系统性不强,网络化程度低,基础设施的配套性、兼容性较弱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完全形成,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滞后,不同上海到重庆物流运输方式难以进行合理分工和有效衔接,沿海和内陆集疏运体系不配套,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信息不共享,交通运输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;一些地方盲目大量兴建物流园区、物流企业、物流设施、物流活动高度集中在交通、信息更为发达的大中城市。从社会物流总额的绝对值构成来看,工业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,是推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动力。
相关新闻
- 2017/7/24打造“传化网”智能物流系统平台
- 2017/7/20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的运作效率
- 2017/7/18智慧物流从此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
- 2017/7/14给物流行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
- 2017/7/13上海仓储物流配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