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新闻中心

上海到淮安物流专线节省物流成本 重庆打造内陆开放新格局-上海到淮安物流公司-上海到淮安货运
来源:上海到淮安物流专线 发布时间:2011/12/31 浏览次数:
2011年12月初,一趟挂载着40余个集装箱的货运专列从重庆沙坪坝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驶出,约16天后,它将抵达德国杜伊斯堡,集装箱里的笔记本电脑、显示器恰好能赶上欧洲的圣诞档期。
这条由重庆直达欧洲的铁路货运专线被称为“渝(重庆)新(新疆)欧(欧洲)”国际贸易大通道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看来,“这条大运量的国际贸易捷径,使重庆从开放的三线成为一线,圆了古人‘西天取经’、丝绸之路的梦。”
相当长一段时间,曾为“三线建设”腹心地带的重庆,其社会经济有着明显的“内向型”特征。2007年,重庆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,不仅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,在中西部省份中也身处中游。2008年,重庆提出打造“内陆开放高地”的目标,2011年,重庆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将达105亿美元,接近上海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111亿美元的水平,规模占中西部的1/4。
重庆近年来加速开放转型,始于引入IT巨头惠普。2008年前,重庆经济的“半壁江山”依赖汽车摩托车等传统制造业支撑,上海到淮安物流专线地方决策者认为,新形势下,重庆还必须在信息产业领域有所作为。
2008年5月,时任重庆市常务副市长的黄奇帆率团赴惠普总部招商,在回答了重庆“是否在地震带上”、“综合制造成本是否较低”、“水陆空物流模式是否齐备”等一个个疑问后,惠普对在重庆建立笔记本电脑产业基地产生了兴趣。
成功引入惠普后,重庆发展信息产业的战略犹如找到了关节点。此后代工厂商、零部件厂商接踵而来,富士康、广达、英业达、仁宝、纬创、和硕、宏碁、华硕陆续“西进”,几年间重庆IT产品的年出货量目标从4000万台一路攀升至2亿台。
“过去20年,加工贸易‘两头在外,大进大出’,物流成本占比很低”,上海到淮安物流专线重庆市长黄奇帆认为,这是东部沿海尽占区位优势的原因,地处内陆的重庆“无中生有”发展电子信息产业,要害在于“对过去20年来沿海加工贸易的模式做了深刻的转变。”
“垂直整合”,保税口岸、新的外贸物流通道被视为重庆创新加工贸易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璧山县地处重庆主城西郊,2009年时还是一个以制鞋为主要产业的城市。而今,璧山已显现出笔记本电脑零部件重镇的雏形,全球笔电机壳、键盘、光驱、枢纽领域的领头企业均已在当地设厂。
小城璧山的转型源于重庆加工贸易新模式,重庆的战略是,引入品牌厂商、代工厂商、零部件供应商在当地“垂直整合”、就地配套,以消解因地处内陆而产生的物流成本。而今,4家品牌厂商、6家代工商、约400家零部件供应商的“垂直整合”态势已然在重庆成形。
而保税口岸和“渝新欧”国际贸易大通道是重庆开放转型的另两项利器。
黄奇帆曾算过这样一笔“细账”,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,从重庆运到沿海,然后走海运到欧洲需40天,海运运费约5000美元;而走“渝新欧”铁路,同样的集装箱运费约6500美元。但“渝新欧”节省了20多天时间,上海到淮安物流专线企业的资金可以得到更快的周转,假设1个集装箱的货值为1000万元人民币,仅财务成本就能节约3万元人民币,近5000美元。
2011年,外地经由重庆转口的货运量占到重庆海关通关量的32%,重庆“口岸高地”的地位正在显现。
在12月底举行的重庆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,有关经济指标公布,重庆2011年GDP预计增长16.7%,总量接近1万亿元人民币,人均GDP预计达到5200美元;进出口预计全年总额接近300亿美元,增幅140%;利用外资将突破100亿美元,进入全国前八。
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会上表示,重庆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,经过顽强拼搏,不懈探索,开始走出一条内陆开放的路子,从开放的“腹地”走向了“前沿”。
相关新闻
- 2017/7/24打造“传化网”智能物流系统平台
- 2017/7/20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的运作效率
- 2017/7/18智慧物流从此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
- 2017/7/14给物流行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
- 2017/7/13上海仓储物流配送